第十一章 制度(三)(1/3)

  【杀破千军】小说免费阅读,请收藏 爱微阅读网【2vdu.com】

  深思熟虑之后,李洪涛对士兵、士官、军官的基本服役年限进行了不同的设定:士兵为五年,士官为八年,军官为十年。

  设定官兵的基本服役年限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。

  一是官兵的培养成本,主要就是食宿、衣着、医疗、以及装备的费用。

  士兵的训练周期在两个月到半年之间,主要成本是食宿与衣着,平均每名士兵需要五两白银。士官与军官的训练周期至少需要半年,考虑到今后开设军事学院,普及军事知识教育,训练周期还将延长,并且需要加上教育成本。这样一来,士官的训练成本不会低于十五两白银,军官则不会低于二十五两白银。

  二是军队的结构。军官为核心,士官为骨干,士兵则是主力。

  士兵服役五年,可以保证所有士兵都能够获得足够的立功机会,让那些积极上进的士兵获得成为士官与军官的机会。士官服役八年,可以保证军队在较长时间内稳定发展,并且将其丰富的战斗经验传授给新招募的士兵。军官服役十年,可以保证军队的核心掌握在李洪涛的手里,并且使新晋升的军官需要更多的努力才能够成为高级军官。

  三是军队在社会中的地位,这个问题更为复杂。

  李洪涛订下的征兵年龄为十八到二十五岁。士兵服役五年之后,将在二十三到三十岁之间退役。士兵退役之后,仍然是社会的主要劳动力,在五十岁失去劳动力之前,有二十到二十七年的劳动时间。这样一来,在一个成年男性十八到五十岁的劳动生命期间,只有六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时间用于服兵役,用于劳动生产的时间是服役时间的四到五倍。加上身体条件不适合服兵役的成年男性,成年女性等社会劳动力。参加社会劳动的生产力是服兵役的生产力的十倍到二十倍之间。也就是说,由十到二十个劳动力供养一名军人。按照李洪涛的计算,这是社会为军队提供足够的物资保障,与保证社会正常发展的基本条件。

  一支强大的军队必须要建立在群众的基础之上。五年的时间,足以让任何一个人发生本质性的变化,当这些有着强大的组织纪律性,对军队忠心耿耿的士兵回到社会之后,必然会成为社会劳动力的骨干力量。最受李洪涛重视的是:这些人会对军队的宣传工作提供巨大的帮助,让更多的百姓认识到李洪涛这支部队的先进性,并且忠心的拥戴军队,为军队打下坚实的社会基础。

  退役军人对社会的影响并不仅仅只有这么两点。很多是李洪涛当时所无法考虑到的,他也不需要考虑,他只需要知道,这绝对能够带来好处。

  “可问题是……”听完李洪涛的解释,蒋晟有所理解,却并不完全。“如果所有的士兵都在完成兵役后选择退役,我们又招不到新兵的话,那队伍的战斗力怎么保证?”

 

本章未完,点击[下一页]继续阅读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