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起篇(3)(3/4)

  【战国风云人物之名将篇】小说免费阅读,请收藏 爱微阅读网【2vdu.com】

  很生气、很愤怒。

  公仪休用得罪人的方式,拒绝收礼。

  那么,这里有个问题?公仪休拒鱼,是因为官居国相,买得起鱼,不近人情,看不起人?还是说,另有隐情。

  公仪休给了我们一个答案:夫即受鱼,必有下人之色。有下人之色,将枉于法。枉于法,则免相。虽嗜鱼,此不必能致我鱼。我又不能自给鱼。

  用现在的话说:吃人嘴短,拿人手软。别人来求你办事,你也不能拒绝。一旦,你做了违法的事情,被贬后,就没人理你。所以,倚靠别人,还不如靠自己。

  公仪休因小见大,拒不受鱼,而传出美名。

  吴起的运气好,遇上了一位公正廉洁,不收礼的国相公仪休。所以,吴起才能改变命运,出现在鲁元公的面前。吴起才有机会,封君拜将,有用武之地。毕竟,此时的吴起拜儒家曾申所赐名声很糟糕:不孝、弃徒。

  在一个看重名声的鲁国,你名声差,想要封君拜将,是不可能的。所以,公仪休举荐吴起,承担了很大地风险,稍有不慎,就会成为政敌抨击的对象。从侧面说明,公仪休举荐吴起,对他很信任,也肯定对方的能力。也可以说,公仪休是吴起的贵人。

  那么,吴起得到国相公仪休的举荐,封君拜将应该是十拿九稳的事。但,对吴起而言,上天,总爱跟他开玩笑。

  从小立有大志,却从卫国,流落鲁国。拜在儒家,却被除名。这一次,上天给吴起开了什么玩笑?

  公仪休把吴起的简历,递给了鲁元公,说了一句话:吴起善兵,欲解国难,非他莫属。

  总之,公元前412年,齐国出兵伐鲁,连战连胜,大举南下。鲁国君臣,陷入一片惊慌。就在这时,公仪休站了出来,举荐吴起,并说了一句话:能解国难者,起也。

  国难当前,关乎社稷存亡安危。鲁元公很矛盾,想有人站出来替他办事,又怕站出来这个人没本事,祸害社稷。所以,君王在面对国家存亡的时候,要找一个信得过且有能力的人。

  鲁元公好久出生,年龄有多大,史料没有记载,只留下一句话:公元前437年,鲁悼公去世,子嘉立,是为元公。元公死后,其子立是为穆公。

  也就是说,鲁元公继位是公元前436年,死于公元前411年。通过残存的史料信息,推断出鲁元公在位的时间:公元前436年---公元前411年。

  那么,鲁元公在位二十多年,做了那些事,是一个怎样的君主?

  鲁元公继位时,鲁国发生了一件事:三桓还不把国丧当回事,大吃大喝。

  父亲的葬礼,不被臣子当回事。鲁元公见状,不生气,是不可能的。所以,削弱三桓之势,执行孔子堕三都的策略,是鲁元公要做的事情。

 

本章未完,点击[下一页]继续阅读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