廉颇篇(4)(1/4)

  【战国风云人物之名将篇】小说免费阅读,请收藏 爱微阅读网【2vdu.com】

  力战长平

  渑池之会后,秦国伐楚。赵国西边没有战事,但,也要找点事情干。公元前283年---公元前262年,廉颇做了什么事呢?

  先来看廉颇取得军功的一面:

  1、伐齐。

  公元前278年,廉颇向东攻打齐国,破其一军。

  公元前276年,再次伐齐,攻陷几。

  2、攻魏。

  公元前275年,廉颇攻魏,陷防陵,安阳城。

  伐齐攻魏,廉颇每战必胜,再次证明了勇冠诸侯的名声。

  廉颇错过机会的一面:

  1、华阳之战。

  公元前273年,魏国联合赵国,攻打韩国的军事重镇:华阳。

  韩国打不赢魏、赵,求救于秦。华阳之战,变成了秦、韩对战魏、赵。

  这里有个问题:华阳之战,是武安君白起出战。赵惠文王为什么不以廉颇出战?这样的话,战国四大名将之二的廉颇对战白起,注定是流传千古的巅峰对决。

  那么,为什么廉颇没能出战呢?

  我想有以下原因:

  a、廉颇主要负责伐齐攻魏,震慑齐、魏。

  b、华阳之战,以魏国为主,赵国辅之。

  c、赵惠文王误判形势,认为魏赵伐韩,是很简单的事情,不需要廉颇出征。

  d、赵国君臣没想到秦国会加入,且以奔袭,迅速结束了战争。

  白起出战,廉颇未能出战,最终成为了千古遗憾。也没有机会证明,廉颇与白起,那个更能打。

  2、阏与之战。

  时间:公元前270年---公元前269年。

  起因:秦赵换地。

  经过:赵惠文王提议换地,事后得到秦国交换的土地,却不把赵国的土地交给秦国。还派了一个使者入秦,数落秦昭襄王。

  挑起战祸的人:赵惠文王拒绝换地。

  将领:胡阳对战赵奢。

  结果:秦败,赵胜。

  话说,赵惠文王拒绝换地,令秦昭襄王大怒,以中更胡阳为将,攻伐赵国重镇阏与。

  大战前夕,赵惠文王问了两个人的意见:廉颇和乐乘。

  廉颇的意见:不赞成救。

  理由:道远险狭,难救。

  那么,廉颇为什么觉得道远险狭,难救呢?

  我想有以下原因:

  1、廉颇征战诸侯,深知用兵之道,也了解阏与地势,得出的结论:阏与道远险狭,难救。

  2、廉颇对这场战争进行了预判:无法取胜。

  3、廉颇根据秦、赵两国综合国力进行对比:秦国很难打。

  最近这二十多年,秦国伊阙败韩、魏,重创楚国,连败赵国好多次。尤其是公元前283年---公元前280年,秦赵对战,赵国几乎都没有赢过。就在几年前,华阳之战,秦国战胜魏、赵联军。

  简单说,廉颇根据自己作战积累的经验,认为很难打,打不赢,不能救。

  赵国很多武将,也认可廉颇的意见:皆不主张救。

 

本章未完,点击[下一页]继续阅读-->